中医贴脐疗法19眩晕

2020-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眩是指眼花;晕是指头晕,两者往往同时出现,故通称“眩晕”。本证发病时自觉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出现昏倒等症状。

本病的发生,属虚者居多。如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导致肝风内动,髓海不足,脑失濡养等均可导致眩晕,其次是脾胃虚损,痰浊内生,风火挟痰上蒙清窍,亦可发生眩晕。

中年以上的患者往往有肝阳上亢引起眩晕,这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颇类似。严重时突破昏倒,并发展为中风的可能性。故重视并及时防治眩晕证,对中年以上的人尤为重要。

1、填脐法:

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目眩,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口苦,面时潮红,血压升高,舌红苔黄,脉眩。

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

上药混合共研细粉,密封保存备用。

取药粉适量,用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中,压平,胶布贴严。如自觉脐部发痒可揭去药物,待恢复时继续贴敷。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贴1~10次,血压下降,眩晕即止。

2、贴脐法:

痰浊蒙蔽,眩晕头重,胸闷恶心,时作呕吐,甚则昏倒,舌苔白腻,脉濡滑。

白芥子30克;胆南星15克;白矾15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姜汁适量。

前五味混合共研细末备用。

取药末15克加入姜汁调制如膏,贴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如觉脐部浊痒时可临时去药,15天为1疗程,通常5~7天奏效,连续用药2月左右,以防复发。

3、敷脐法:

肝阳上亢(高血压)眩晕。

吴茱萸(胆汁拌制)克;龙胆草5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

将前五味共研细末,加小蓟汁调制如糊。

取药糊10~15克敷于脐中和涌泉穴上,纱布覆盖包扎,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一般7~10天见效,2~3个疗程可愈。

推荐阅读:

感冒咳嗽哮喘中暑厥证痫症吐血胃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霍乱腹痛便秘黄疸积聚臌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d/11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