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

2020-8-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前言

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外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据WHO估计,到年,中国将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的“流行”高峰期[1]。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治疗发展,PCI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然而,仅依靠PCI不会逆转或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进程,且术后仍有8%~10%再狭窄,因此在PCI治疗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长期实施有效的心脏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心脏康复是一种心血管事件发生后针对发病原因以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状况的一种治疗方案。但目前心脏康复多在院内开展,关于患者出院后具体康复计划尚未见相关研究[3]。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外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01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年1月—年3医院老年医学科行PCI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WHO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2)首次行PCI治疗,自愿接受治疗方案;(3)病情稳定无并发症者;(4)意识清醒,生活能自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感染者;(2)因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影响沟通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2例;年龄(63.5±9.2)岁,41~82岁;病程(8.68±4.85)年,2~16年。试验组:男性25例;年龄(63.9±8.4)岁,40~83岁;病程(8.43±4.26)年,1~1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二)方法1.干预方法:两组患者院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给予每月1次门诊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心脏康复。(1)研究者在患者出院前1d发放院外心脏康复手册和康复情况的日记本(用于记录康复心得、临床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使用方法,按照统一讲稿向其讲解和演示健康饮食原则、运动锻炼注意事项和正确放松方法,并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到计划中以促进患者坚持执行康复计划,时间为20min。(2)出院后组建包括康复师、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在内的心脏康复团队,评估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如心功能、BMI、腹围、腰围、血糖、血脂、吸烟等。(3)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运动处方。①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其中有氧运动主要为器械运动,包括脚踏车、跑步机、划船机、手足联动机以及液阻摇臂机等;②运动频率:3次/周(每周一、三、五);③运动持续时间:每次30~90min;④运动强度:根据目标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数值量身定制。(3)护士完成运动前护理评估、健康教育,运动中监测与观察,运动后评价与护理,在运动中发现异常及时终止,如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悸、眩晕、晕厥、面色苍白、大汗表现等。(4)按照统一督导提纲对计划进展情况进行电话督导。检查计划进展、锻炼、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解答患者的问题并对患者在坚持执行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检查和督促他们的康复日记。电话时间每次约为10min,频率是为前3周1次/周,3周以后1次/2周,6周后1次/4周。(5)实施6个月后进入院外康复第二阶段,包括:①自我运动与监督:护士指导患者准确记录运动日记,记录内容为运动的种类、频次、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②护士每月电话随访,保证规律的随访、督促和复评。2.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危险因素[BMI、血糖(空腹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控制情况。(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5]。量表分为5维度,5个维度分别是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问题1),心绞痛稳定状态(AS,问题2),心绞痛发作情况(AF,问题3~4),治疗满意程度(TS,问题5~8),疾病认知程度(DS,问题9~11),对条目进行评分并计算SAQ总分,再将得分按公式转化成标准分,标准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最低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反映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3)SAS[6]:SAS由Zung于年研制,共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部分条目反向计分。20项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标准分为总分×1.25后取整数部分。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在患者入院48h内、干预12个月时收集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在患者入院48h内,干预3、6、12个月时收集患者SAQ、SAS得分情况,患者出院后告知其门诊随访时间,调查员在随访日前一周电话提醒一次,在门诊随访时发放问卷并回收。由前期完成以上量表使用培训的专职调查员(本科,主管护师)使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现场讲解问卷如何填写以及此次调查的目的,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收问卷时及时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发现遗漏时立即告知其本人补回。本次调查共发放70份问卷,收回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见表1。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12个月时,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见表2。入院时两组患者SA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12个月时两组患者SAQ各维度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段的SAQ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

3.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1年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见表3。入院时两组患者BMI、血糖、血脂、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BMI高于对照组,血糖、血脂低于对照组,吸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有2.3亿人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目前,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然而,国内外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和生活质量差等问题,可见成功的PCI并不是治疗的终点[7]。心脏康复目的是为了减少心脏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以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改善患者预后[8]。最早的急性心肌梗死运动始于国外的“椅子治疗”法,医院开始了AMI康复计划,既有短期心脏康复程序,也有3~6月或更长时间的康复服务[9],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结合体育训练。年,《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冠心病康复分为3期,即院内康复期、早期的院外康复期和院外的长期康复期[10]。3期心脏康复侧重点不同,Ⅰ期是开始,Ⅱ期是核心,Ⅲ期是延续。因此,冠心病康复是一个持续的、综合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医院只开展了早期康复,一项关于广东省25家医院Ⅰ期康复调查的结果表明,广东省Ⅰ期康复治疗不完善,仅8%的人接受了Ⅰ期心脏康复提供的全面健康教育,早期康复锻炼、建立心脏康复团队、配置心脏康复锻炼监测设备均未实施[11]。目前心脏康复研究中,大多是从医师、护士或治疗师的个人角度进行的。尚无由心脏病专家、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和社区服务机构组成的心脏康复小组,更缺少长期干预的研究数据[12]。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心脏康复团队在PCI术后为患者实施院外康复计划。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12个月时,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SA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12个月时两组患者SAQ各维度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段的SAQ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BMI、血糖、血脂、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BMI高于对照组,血糖、血脂低于对照组,吸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实施院外康复护理,保障了康复知识的有效传递;通过及时通知患者门诊检查,督促其记录康复日记,动态观察危险因素控制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提高了患者的能力和信心,缓解了他们的焦虑,并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变[13]。(2)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是一项基于康复锻炼的综合项目,结合教育和行为矫正,可提高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本研究将心脏康复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康复与长期康复期,早期负责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些对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积极作用[14]。因此,试验组在血糖、血脂及吸烟3个方面控制较好。同时有效降低了心绞痛的发作率,使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表明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院外心脏康复的应用能够起到缓解焦虑、改善病情、控制危险因素等作用,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一致[15]。综上所述,院外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减轻冠心病PCI患者焦虑状态,控制或降低危险因素发生,进而改善病情,是一种适合PCI患者长期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都冬梅,孙晓燕,梁婷,等.康复路径与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1(30):-.DOI:10./cma.j.issn.-..30..DuDM,SunXY,LiangT,etal.Effectsofclinicalpathway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d/11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