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天地老年眩晕常见三种原因
2020-9-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李主任门诊
医院
主任医师李慎果
读者咨询
魏佳峰健康周报已回复李主任:
您好!我今年87岁,患有高血压和心肌缺血,平时遵医用药,并得到社区签约医生的随访和治疗,一般情况较好。
不料有天下午,午睡起床,突发头晕,感到天旋地转,只好马上躺下闭眼,约3~5分钟自行缓解。当时,测量脉搏、血压无明显异常。社区医生考虑为“眩晕”,医院的神经科和骨科进一步检查。
为此,我想请您讲讲老年眩晕的常见原因,如何应对,今后又该如何预防?谢谢!
现代临床医学实践显示,人类疾病的常见症状共有25种左右,约1/5为脑部疾患的表现,其中,头痛、眩晕两种症状最常见。在老年人群中,眩晕患病率远高于青壮年,且病因、病变、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均与青壮年不同。
耳鼻喉科门诊统计,眩晕的就诊率约为15%,其中,很少是老年人,单纯老年美尼尔病患者罕见。老年眩晕是以人体衰老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为发病基础。
眩晕是人体(内耳前庭)空间定位感觉的障碍,为前庭神经系统疾患的特征性症状。眩晕发作时,患者感到外界景物旋转或上下晃动(睁眼时)及自身旋转或晃动(闭眼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眼球震颤、站立不稳及血压心率变化等。
人体的内耳深藏于颅底颞骨岩部骨质内的隧道中,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前庭与相关脑神经组织共同构成人体的“前庭神经系统”,主管人体平衡,包括脑干(桥脑)的4个前庭神经核及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层听区等几个部分。内耳前庭为人体的位置觉感受器,由3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三部分构成,这些囊(管)内充满淋巴液,囊壁有毛细胞(感觉细胞),毛细胞能将淋巴液流动状况(刺激)转化为感觉信号,传递到前庭神经系统,启动人体的平衡功能。3个半规管分别感受3个平面(3维)的体位旋转运动,椭圆囊可感受水平位置的运动(位移),球囊可感受垂直方向的运动。眩晕患者的异常旋转感觉,主要来自半规管的功能紊乱。
1老年眩晕主要原因
老年眩晕原因很多,涉及多个系统,但临床常见主要病因有三种,即颈椎病、脑血管疾病及前庭疾患。
⑴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慢性病,是首先应考虑的眩晕原因。
我国患病率为3.8%~17.6%,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升高,老年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临床表现多样,病变分为多种类型,一般引起眩晕者,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有7块,每块颈椎的横突中央都有一个横突孔,椎动脉就走行于这些横突孔中。所以,任何一块颈椎有老化增生、外伤病变或位置转动,都会引起椎动脉受压,一般第3~4颈椎活动度最大,病变多发,如椎间盘退变、椎体增生骨赘、椎周韧带硬化、椎体移位或不稳等,均可使椎动脉受压或局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短暂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前庭功能,引发眩晕。
⑵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眩晕最常见的原因,如脑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缺血性眩晕。
临床常见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时,出现眩晕,多伴有感觉、运动、意识方面的一过性症状,几分钟或1小时之内自动缓解,不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有时成为脑卒中的前兆信号。CT、MRI检查无明显异常。最近研究证明,脑小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微栓、微出血)患者也是眩晕的常见病因。
⑶前庭疾患
内耳前庭本身病变(炎症、水肿、肿瘤)及老化是眩晕的少见原因。
老年眩晕患者应先就诊神经科和骨科,必要时看耳鼻喉科,并遵医治疗。目前,口服药常用止晕药有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西比灵)、倍他司汀(敏使朗)及地芬尼多(眩晕停)、颈复康等;有时使用催眠药(艾司唑仑、地西泮)常可奏效。
End
美术编辑赵阿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精彩科普天冷易发脑血管病积极预防是关键急性痛风发作早治疗效果好三招教你治疗肌肉酸痛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