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损伤保护的作用研
2020-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徐浩锋,黄黎,史东明,王红祥,杨华俊,费扬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研究显示,眩晕患者中,43.9%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中药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块茎,有熄风定惊、平肝潜阳、助阴气、通血脉、利腰膝、强筋力之功效。天麻素(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又称天麻苷或天麻皂苷)是天麻活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具有多方面的药理功效。现有研究显示,天麻素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起到抗偏头痛的效果。故本实验通过研究天麻素对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眩晕的改善情况,以探究天麻素对于该模型大鼠脑损伤保护的相关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试剂:盐酸地芬尼多购自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麻素单体购自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s,iNOS)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医院动物实验伦理会审批通过。
分组及缺血模型的建立:只健康成年大鼠,体质量(±20)g,购自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大鼠麻醉后剪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并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穿线结扎;沿右侧颈总动脉向胸腔内找至与右侧锁骨下动脉的分叉处,用弯镊勾出右侧锁骨下动脉穿线结扎。假手术组大鼠仅剥离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不结扎血管。
给药方式及剂量:各组大鼠模型建立后均连续灌胃给药4d,天麻素组大鼠用量按照人体用量6倍计算,约30mg/kg,1次/d;盐酸地芬尼多组给予15mg/kg的盐酸地芬尼多,1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饮用水(10mL/kg),1次/d。所有大鼠每日给药1h后进行跳台逃避电刺激反射训练,每日训练2次,连续3d,以建立大鼠逃避电刺激的条件反射。
眩晕改善测试:术后4d,且最后一次给药1h后,将大鼠放入离心机内以r/min,离心半径30cm的速度匀速旋转30s骤停,立即置于跳台仪中,记录大鼠从受到电刺激至第1次跳上平台并且30s内不跌落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大鼠在平台上的时间),记为逃避潜伏期。
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水平的检测:逃避潜伏期测量完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右侧大脑组织制成10%的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分装。严格按照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试剂盒的要求测定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水平。
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逃避潜伏期、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水平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眩晕改善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28.5±3.3)s,模型组为(9.6±2.1)s,盐酸地芬尼多组为(19.8±4.5)s,天麻素组为(21.1±5.0)s,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P=0.),表明各组间的眩晕改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水平变化的比较各组大鼠间SOD(F=7.,P=0.)、丙二醛(F=5.,P=0.)、一氧化氮(F=8.,P=0.)和iNOS(F=8.,P=0.)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的SOD活力均显著降低,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且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SOD活力均显著增加,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盐酸地芬尼多组和天麻素组SOD、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之一。由于存在后循环缺血,所以在针对此类患者治疗时,除了对症治疗眩晕外,还需要考虑因为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状态,患者大脑出现器质性病变甚至发生进展性和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可能。
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均会引起脑缺血损伤,故药物可通过干涉其中任一环节来起到脑损伤保护的作用。氧化应激是机体损伤的重要机制,而脑组织中由于脂质丰富,自身抗氧化能力弱,更易遭受氧自由基的攻击。脑缺血情况下,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进而形成自由基连锁反应造成缺血组织的损伤。SOD是生物体最主要的氧自由基清除酶,其活性降低与脑缺血密切相关。丙二醛是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间接反映氧自由基的水平。缺血会诱导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进而诱导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使炎症反应更持久、更剧烈。研究发现,脑缺血时iNOS迅速表达,持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参与迟发性神经元损害,从而引起神经毒性作用。
本实验采用手术结扎大鼠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方法,建立了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该方法较为经典,是研究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常用建模方法,能将眩晕的时间和程度进行量化,便于比较药物疗效。本实验研究表明,天麻素能够显著增加缺血性眩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说明对眩晕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天麻素也增加了S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一氧化氮及iNOS含量,表明天麻素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来源: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年第10卷第4期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