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解读乌梅丸方治眩晕
2021-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不久前老助写过一篇讲乌梅丸方的推文:方剂解读——调厥阴治失眠,附处方
不曾想,这成就了许多名医的著名古方,这么快就再一次出现在叶医生案头。但是这一次,病人不再是失眠症状,而是截然相反的情形:眩晕。
病人是61岁女性,自述头晕近半年,之前没有重视,近来愈发严重。自觉身边事物旋转,看东西也是旋转,甚至不敢走路。阿姨担心自己是脑部疾病,十分紧张。
叶医生安慰阿姨说:这是耳朵问题引起的,西医称之为:梅尼埃病,中医则谓之:厥阴症。
西医认为:
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征)是一种耳源性眩晕,是膜迷路积水导致的。但是膜迷路积水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却没有定论。只知道诱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外伤、过敏、肿瘤或者自身免疫类疾病等。
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另一番解释:
厥阴病是六经病之一,关键表现在阴阳消长、邪正进退,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往往伴有风动的表现。
叶医生说:
《黄帝内经》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和肝和风的关系最密切,我用的处方是汉朝张仲景《伤寒论》里治疗厥阴肝的乌梅丸方,做了一个简化:
可是等一等,这是一个没有乌梅的乌梅丸方吗?乌梅丸原方是这个样子的啊:
乌梅丸方原方
乌梅(枚)细辛(6两)干姜(10两)黄连(16两)当归(4两)附子(6两,炮,去皮)蜀椒(4两*出汗)桂枝(6两,去皮)人参(6两)黄柏(6两)
来源: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叶医生说:
乌梅丸原方治疗的是蛔虫导致的厥证,乌梅味酸,古人主要是用来安蛔虫。
该患者以眩晕为主症,所以加减的时候没有用乌梅。而是取了乌梅丸方里寒温并用的用药特点:
细辛、川乌:散寒,辛散外风,
黄连:苦寒降内热,
牡蛎、磁石:配合黄连苦降内风。
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
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
病人服用该方一周,起效明显,目前还在继续服药调理巩固中。
叶医生提醒大家,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颈椎不好、血管不好或者耳朵不好了,都有可能引起眩晕。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眩晕都建议及时就医,万万不可仅凭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就自己作结论了哦!
PS,蜀医叶润肠通便中药饼干五折试吃购买通道将于4月5日关闭,请知悉!
本篇完
Dr叶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