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证求因,中医如何断眩晕
2021-8-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
是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
让我们跟随脑病五科姜林芳主任一起看看中医如何辨眩晕吧~
主任,请问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疗效好吗?
中医治疗眩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虚可致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传承、研究、发展,中医对眩晕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对因治疗,才能药到病除。
那么,请问有哪些病因可导致眩晕呢?
那么重点来喽!导致眩晕的病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情志内伤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脾气急,内火大,若遇事生气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长期忧郁生闷气,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亦可发为眩晕。
二:饮食不节
现代人吃外卖多、酒局多,暴饮暴食,不注意节制,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伤于脾胃,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三:劳倦过度
现代人夜生活丰富,甚至长期熬夜,使阴精暗耗,日久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久病体虚,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四:外伤、手术因素
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针对以上病因,中医把眩晕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火”、“痰”、“虚”、“瘀”,治疗原则主要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郁则达之,使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主要治法有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熄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
我怎么听的有点晕呢?
哈哈,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都会觉得中医有点“玄乎”,所以,当眩晕发生时,医院看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听从医生的建议。
那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还真有一些小窍门来防治眩晕,让我们下期再聊吧~
专家介绍
姜林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脑病五科主任。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潍坊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脑病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中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项目第四批指导老师,潍坊名医,潍坊市第九、十一、十三届政协委员。
主要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及内科杂病。尤擅长治疗中风、眩晕、癫痫、头痛、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近年来,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2部,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5项,已获奖3项。
王振华,脑病五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潍坊市医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最大、最顶尖的眩晕中心----北京医院眩晕诊疗中心学习深造半年,目前已完全掌握眩晕的规范化诊治和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已进行眩晕规范化诊治和前庭功能检查数千例,能及时准确的诊断眩晕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致力于眩晕疾病的床旁及前庭功能检查、规范化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前庭康复的一体化治疗新模式的发展。
擅长眩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结果判读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脑中风的急诊急救处理及中枢神经系统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8篇,著作4部,科研课题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研课题3项。
解除眩晕困扰,你我携手同行!
医院眩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