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说心语春季来临,你的心理ldqu
2021-1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三月的风,四月的雨,还有春季阳光的你!春季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季节,也是一年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变化最无常的季节。研究表明,每年3月至5月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的数量约占全年的一半。所以,这个春季,你的心理“感冒”了吗?
之所以用“感冒”一词,是向大家说明春季出现各种心理症状是很正常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可以预防和及时治疗的,有的症状是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缓解的。春季通常会产生的心理不适有哪些呢?
01
躯体不适引发心理问题
由于春季特殊的气候特点,气温、气压等变化无常,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会产生如食欲下降、浑身无力、头晕、拉肚子等躯体症状,进而影响心理机能的紊乱,出现抑郁、烦躁、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些是很多人的正常身心反应,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02
抑郁是春季最易诱发和复发的心理疾病
春季会产生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会无缘无故流泪,情绪低落长达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对应该做的事情和之前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什么都不想做;出现记忆力减退现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自信,讨厌自己;有轻生的念头,甚至曾有轻生的行为;躯体症状明显,头晕头痛、胸闷、心慌、失眠等。
03
躁狂是春季高发的精神疾病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不断升高且不稳定的气温,不由地让人心理尤为烦躁。躁狂的主要表现为:心情兴奋,情绪高涨,精力过于旺盛,言语增多且内容夸大;睡眠减少;易激惹,易冲动;严重时会出现冲动行为或不协调的症状。如果我们发现原来比较内向、温和的人,变得话很多、兴奋,自我感觉特别好,不觉得困,睡眠少等表现时,要警惕这是躁狂症的表现。
如果你的心理“感冒”了,如何调整呢?
1
正确看待:
树立春天出现心理“感冒”是正常现象的意识,这种“感冒”可预防,可调适,可治疗。
2
维持规律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恰当运用自身的高效时间。维持有规律的睡眠和饮食。
3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多亲近大自然,进行户外运动,主动预防心理不适。
4
保持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高要求自己,也不随意贬低自己。
5
主动求助:
懂得求助是智慧的表现,当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时,要学会及时寻求帮助,让自己平稳度过“感冒”期。
最后,祝你的每一个春天都阳光灿烂!
编辑:王雨佳
审核:肖煦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