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发病的相关因素及药物
2021-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94528.html
头晕是常见症状,临床上有一类慢性头晕无法用周围性与中枢性头晕来解释,这类患者对运动刺激高度敏感,伴有视觉性眩晕和不同的焦虑症状。巴拉尼协会制定了诊断标准并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本研究通过对PPPD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评价药物干预的疗效,以期指导临床,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年12月至年10月哈尔滨医院收治的PPPD患者37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心因性病例12例,前庭性病例18例,交互性病例7例,纳入病例均符合PPPD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4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2。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PPPD诊断标准:①3个月或以上的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主观失衡感或二者都有;②对运动高度敏感;③视觉性眩晕;④症状可以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对日常活动生活产生影响。⑤其他疾病及功能紊乱不能更好地解释患者症状。
PPPD分组标准:①心因性:焦虑是头晕的唯一原因;②前庭性:某一神经耳科学疾病作为反复焦虑的诱发因素;③交互性:某种神经耳科学疾病引发头晕,头晕反而加剧原先存在的焦虑症状。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物质依赖;③颅内占位性病变及严重的脑血管病变;④其他躯体疾病;⑤引起头晕的的神经源性或前庭性疾病;⑥无法完成量表及拒绝入组者。
方法:资料采集:对所有患者进行基本情况收集,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情况、教育程度、居住地、收入水平。既往有无前庭障碍,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前庭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卒中及颅脑创伤等。
量表评定:(1)眩晕障碍量表(DHI):是临床应用评定各种眩晕及疗效的量表,由25个问题组成,分为躯体(P)、情感(E)以及功能(F)3个方面,0~30分为轻度,31~60分为中度,61~分为重度,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应用HAMA量表进行焦虑症状的评定,共14项,是临床评定焦虑障碍最常用的经典量表。总分0~7分无焦虑,8~14分可疑焦虑,15~21分轻度焦虑,22~29分中度焦虑,30分重度焦虑,一般划界值为14分,即>14分为肯定焦虑患者。应用HAMD量表进行抑郁症状的评定,共24项。总分<8分为无抑郁,8~20分为可疑抑郁,21~34分为轻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3)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临床最常用的平衡评定量表,年由Berg等首先报道,被广泛用于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该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4共5个等级,满分56分。评分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由两名经BBS评定培训的医师同时对病例组及对照组进行BBS评定,评定过程中两人不做交流及讨论,测试一般在20min内完成,应用简便。
眼震电图(VNG):测试仪器为丹麦国际听力设备公司生产的VO前庭功能检查系统,仪器包括VO眼罩、主机和投影仪等,主要测试项目有定标试验、自发性眼震、凝视试验、扫视试验、视跟踪性眼动反应、视动性眼动反应、位置试验和温度试验8项。
药物干预:病例组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干预,即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1次/d,10mg/次,连续服用3个月,早饭后服用,3个月后随访,再次进行DHI量表评定。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Version9.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的比较:病例组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20~80岁,平均(49.49±13.96)岁,发病年龄41~60岁的患者占比59.46%。对照组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20~77岁,平均(46.31±17.52)岁。病例组22例(59.46%)有前庭疾病史,而对照组多无前庭疾病史(66.22%)。
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根据HAMA评分,病例组26例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12例(32.43%),中度焦虑9例(24.32%),重度焦虑5例(13.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根据HAMD评分,病例组中轻度抑郁6例,重度抑郁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平衡指标的比较:病例组BBS量表平均得分(42.58±8.35)分,对照组(44.54±8.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
眼震电图指标的比较:两组定标试验、自发性眼震、凝视试验、扫视试验、视跟踪性眼动反应、视动性眼动反应、位置试验7项检查均正常,病例组温度试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PP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P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将年龄段20~40岁、男性、无焦虑、无前庭疾病史赋值为1,分析PPPD发病相关因素发现,年龄(41~60岁)、女性、焦虑状态和前庭疾病史与PPPD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4。OR值随着焦虑程度增加而增加,说明焦虑越严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药物干预对PPPD患者的影响:37例PPPD患者分为3个亚组,心因性组12例,前庭性组18例,交互性组7例,治疗前后DHI评分见表5。3个亚组治疗前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DH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交互组比较,心因性组和前庭性组治疗后的DHI分值降低更显著(P<0.05)。
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37例PPPD患者的情绪、功能、躯体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6,其中躯体症状改善最显著。
讨论
PPPD是最常见的慢性前庭综合征,也是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第二常见的诊断,其特征是持续的非旋转性头晕或不稳定感且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当患者处于移动或复杂视觉刺激的环境中,或主动以及被动的移动头部时会加重头晕。外周和中枢前庭功能紊乱、前庭性偏头痛、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轻度外伤性脑损伤、自主神经或心脏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PPPD的发病。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在神经耳科疾病或其他与头晕有关的情况下,前庭系统的再适应失败和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在PPPD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PPPD患者存在较高的视觉依赖性,主要通过改变躯体感觉信息处理以控制姿势稳定性。PPPD已被国外临床医师广泛接受。
PPPD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PPPD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的中老年患者,且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2倍,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即PPPD发病人群多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为主,这可能与其年龄段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故在临床工作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