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白天昏头昏脑,越到夜里越有精神

2020-10-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一、现代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足,昼夜颠倒

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这些人都是阴气很盛,学中医看病就要知道了。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黄帝内经》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讲,这个阴阳是白天阳气在外。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讲一天当中阳气的变化,不是讲气候;是讲我们生理上生命的气,配合天地是一样的原则。太阳一下去就睡觉,太阳还没有上来就起床,这是讲农业社会。什么叫平旦呢?天还没有亮快要亮的时候,这时是生命气的回转,到了中午是阳气最盛,就是太阳当顶的时候。下午太阳向西偏了,气就虚了,是属于阴气的范围了。

所以我们到了午饭过后,人有一点闷,想睡觉,因为阴气生了,就是自然在减。减的时候你不要硬把它拉回来,你只照住它,让它清净,好像要睡眠,其实并不一定睡着,只是顺其自然。这就要做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这个天并不是宗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生命的活动配合宇宙的法则规律,就是顺天者昌。违反了,那自找麻烦,自找短命,就是逆天者亡。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昼夜颠倒,都是“逆天者亡”啊!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他说到了晚上就要休息,收敛。所以我们睡觉时自然地会关门窗,关门窗是为了气,晚上要知道收敛,因为气虚了。如果违反早中晚三时之气,“形乃困薄”,身体就受损了。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所以你要懂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就会生病,内在出问题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国上古的文化,医道跟政治是一样的,懂得政治的历史上大名家,都懂得医,因为都是医学道理来的。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没有病的时候,有一点不对就先吃药,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经生病再治已经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样,天下大乱,你来平天下,不算有功劳。能够使国家社会永远不乱,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来没有功劳,其实功劳最大。这几句话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二、黄帝年轻时,也曾被声色犬马弄得昏头昏脑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做了皇帝,十五年以后,全天下拥护他,所以他很高兴。“养正命”,他对自己的生命也知道保养,“娱耳目”,好听好看的,尽量地享受,“供鼻口”,吃得好,闻的是香味。当了皇帝居万人之上,全国都是他的财产,享受过分了,“燋然肌色皯黣”,年纪也大了,皮肤发黑、发青,像焦了一样,感觉越来越衰弱。“昏然五情爽惑”,头脑一天到晚昏昏的,精神不够。

大部分的人,尤其现在的青年上午头脑都不清,中午以后慢慢好,到夜里个个生龙活虎一般。大概我们在座诸位朋友都是这个情况,这是现代人的生活。这个生活不叫夜生活,是鬼生活,昼夜颠倒的。黄帝被喜怒哀乐等情绪弄得昏头昏脑。这是黄帝第一个十五年。

“又十有五年”,再过了十五年,就是当皇帝三十年了。“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燋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因为担忧天下会不安定,所以就留心于政治,竭尽自己的聪明智慧,建立政治的制度,使老百姓生活能得到安定。这样勤劳地替国家服务,也做了十五年。但是越来越老,头脑渐趋昏聩…

黄帝感叹自己太过分放任了,拿佛学来讲,自己觉得不能得解脱,心空不掉。“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前十五年当皇帝,自己享受,以为能养生就了不起了,各种补药啊,吃得一塌糊涂,结果吃出毛病来,所以处处只为个人,想健康长寿又想权力富贵,结果还是没有办法。那么后十五年呢?他看通了,不能只顾自己,要为天下、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结果劳苦了十五年,也不过如此,因为天下不能永远安定。一个社会,好日子过久了会出毛病的,越安定越要捣乱,“治万物其患如此”,所以只有艰苦,大家才能够站起来。

黄帝想想,两种人生他都过了,先是武力起来平定了战乱,统一天下,建立国家。当了皇帝前十五年尽量享受,享受太过了,生命还是要衰老、要死亡。后十五年为天下国家做事,万事都做过头了,治天下国家十五年,也不过如此,于是黄帝开始修道。

生命究竟是什么?是个问题。“于是放万机”,就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一句话,“万缘放下”,这个机代表动脑筋。脑筋一点都不动,万种机关,用心的事,他都关闭了。“舍官寝”,舍是抛弃,官就是眼、耳、鼻等,这个五官不用了,一天到晚闭目养神休息。“去直侍”,直就是值,下令当值侍候他的宫女不准亲近。“彻钟悬”,黄帝的时代已经创造了音乐,有一套生活的规律,现在都取消了。“减厨膳”,御厨房东西减少了,等于吃素。“退而闲居大庭之馆”,人闭关了,万事不问。大庭就是大殿,在大庭闭关了。

“斋心服形”,我们上次讲《庄子》的时候,提到庄子所讲的斋心,孔子教颜回斋心,颜回很穷啦,他说我早就持斋了,用不着吃素了,肉都买不起嘛!孔子说持斋不是吃素,是斋心,心里头什么思想、欲望都放下,才叫做斋心。这不仅是佛家的道理,中国文化早就有,古人说得简单,就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是斋心,就是什么思想都空掉。

“服形”,这个服就是伏,六根不动,眼睛不外看,把这个形体束缚起来,我们盘腿在那里打坐就是伏形。所以《楞严经》讲到“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就是“斋心服形”的注解。脱开一切黏住的,回到内心来,慢慢潜伏,归到生命那个本来。我们人的生活习惯,眼睛、耳朵等形体,和外界像胶一样黏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们想看电视啊,想钞票啊,要人家看得起我啊、关心我啊,这些都是不得解脱。像我们打坐修定啊,不管是密宗显教、禅宗净土,都是“斋心服形”这个道理,只是方法不同,目的是一样的。

——《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安卓手机点击下方小程序

学习涂健先生研读课程

苹果手机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y/11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