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王玉祥主任眩晕呼叫ldquo
202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案例:50岁的苏女士是一名资深的语文老师。一天,苏老师在教室里为学生授课时,突然眼前一阵眩晕,教室里的天花板、电风扇在她眼里不停转动起来,呼叫一声“房塌了”,然后瘫坐在讲台上。专家提醒,突然出现眩晕不一定是脑部疾病,若有过度劳累和头部体位的急剧变化,很有可能是耳朵里的“石头”出了问题。
诊断:原是耳石脱落我院神经内科王玉祥主任询问病史时,发现苏老师曾患过一次突发性耳聋,且有高血压病史。经过检查,苏老师最终被确诊为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王玉祥主任的建议下,她来到了内二科住院部住院治疗。在院期间,经过蔡汉潮主治医师的几次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后,苏老师身体逐渐恢复,康复出院。半年后电话随访询问,身体状况良好,目前没有再复发。分析:过度疲劳和体位急剧变化是耳石症的两大诱因王玉祥主任介绍,“耳石”其实是一个形象说法,是指固定在人体内耳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纤毛上的碳酸钙结晶颗粒,一般与蛋白质凝合形成耳石膜。人的位置感觉是通过耳石与纤毛的摩擦产生的,耳石也称为“位觉砂”。而某些特殊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掉入内耳中的半规管,两侧耳朵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信号量不对称,从而产生眩晕。“健康人的耳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落,但是耐受能力较强,两侧信号量相差在20%以内都可以接受;若早前有过继发性的疾病、或本身特别劳累,耐受力低于正常人,仅仅相差5%也会发生眩晕。”苏老师之前患过突发性耳聋,前庭受过损伤,早期就有耳石颗粒脱落的情况。“王玉祥主任指出,耳石症发病的常见诱因是熬夜、心劳。”其实苏老师早期有明显的头晕征兆,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警示:起床头晕应警惕,耳病也有大隐患王玉祥主任指出,耳石症发病率很高,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三高病史的患者居多。患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就容易继发该病;还有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体位不能下床活动,也易发生耳石症。“要预防耳石症,首先要养成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多发作病史的人,做特殊体位时不能太急,躺下和起身、左右翻身时动作应缓慢,起床头晕应警惕,晾晒衣服、捡东西时不要勉强仰头、低头,避免极端体位。”王玉祥主任总结了耳石症的特点,一是突发性,平时没问题,突然发作起来特别剧烈,且间歇期无规律可循;二是与体位相关,通常是头和身体在某个特殊体位时出现,如快速剧烈地转头、头仰得过高或埋得过低,或是头部受到撞击;三是持续时间短暂,每次眩晕发作不超过2分钟,通常只有30秒;四是有疲劳性,时间一长就难以检测到,因为耳石颗粒在半规管中分散为更小颗粒后,刺激减轻,眩晕症状会逐渐消失。王玉祥主任还指出,耳石症一开始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梅尼埃病或神经方面的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因此专业检测非常重要。耳石症的患者一般通过复位后能缓解大部分症状,复位后的患者建议高枕卧位,一周内避免患侧卧位,避免剧烈晃头动作,如有复发,要随时就诊。专家介绍王玉祥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出血、头痛、头晕、失眠、癫痫、脑炎、痴呆、四肢麻木疼痛、帕金森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内科疾病。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周二、周四、周日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