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1-9-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眩晕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占内科门诊的5%,耳鼻喉科门诊的15%。但因其发生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和内科等众多学科,很多眩晕患者经常在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眩晕病因及临床特征,识别眩晕疾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什么是眩晕?

眩晕属于头晕症候群的一部分,在临床中需与头晕的另外三种情况(头昏、平衡不稳、晕厥前状态)相鉴别。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表现为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患者不敢睁眼,常伴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症候。头昏是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平衡不稳是有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晕厥前状态是指晕厥前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

那么眩晕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人体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称“平衡三联”,其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本体感觉和视觉与前庭感受器相辅相成。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可分为前庭末梢和前庭中枢两部分:前庭末梢包括前庭感受器(三个半规管壶腹、椭圆囊、球囊)和前庭神经;前庭中枢指前庭神经核及其上行投射纤维、大脑皮层前庭中枢。这些系统的外周感受器向中枢传递信号,经中枢信息处理后,传出指令,通过各种反射性运动维持平衡。视觉系统由眼球、眼附属器、视觉传导通路和大脑枕叶部位视觉中枢组成,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的关系。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而这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应的眩晕症状。

眩晕分为那些类型?

在头晕中,眩晕是最为多见的,比例在50%以上,而且多暗示着疾病的发生,因此需引起重视!但眩晕又可分为周围性、中枢性、一般性3类:

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的80%。常见的病因有以下两种:

①耳石症

由于内耳平衡石错位引起,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眩晕与头位有关,如起床、转头、抬头等动作可诱发,但通常10秒以内会自行好转,之后会复发。治疗时主要采用耳石手法复位。

②美尼尔病

由于过度劳累、熬夜等引起内耳功能失调,导致内耳积水。主要表现为眩晕(时间通常在十几分钟至数小时)、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治疗时主要是服用镇静类药物和扩血管类药物,情况严重的也可进行手术。

中枢性的眩晕,也称为后循环缺血,发生部位在脑干,包括桥脑、延髓以及小脑,常见病因有以下两种:

①前庭性偏头痛

女性患者较多,且多发生在月经前后,眩晕发作时常伴有畏光、畏声、视野缺损、恶心、呕吐、身体不平衡等症状。治疗原则是对症止痛或配合镇静药物,并适当休息。喜欢含有咖啡因(茶、咖啡等)、肽胺酸(奶酪、巧克力、西红柿等)等食物;再加上长期睡眠不足、有血糖和血压问题等的人更易发生偏头痛。

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此类情况病因复杂,老年患者多与动脉硬化有关;年轻的多与颈椎病变有关。动脉硬化患者常会伴有站立不稳、行走不便、肢体麻木、口齿不清、记忆力下降、胸闷胸痛、失眠多梦的现象;而颈椎病变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并可伴随脖子僵硬、头皮手指发麻现象,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

一般性性眩晕

①肺部因素:肺不好的人无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和氧合,进而易出现缺氧症状,表现出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眩晕等。

②心脏因素:心率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的时候,血液循环受阻,供血不足就易出现眩晕,并伴随胸痛、憋气、乏力、无法平躺等现象。

③血压因素:像高血压或低血压病人,血压波动或控制不稳定时,易出现血管痉挛,导致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④眼部病因:如屈光不正、青光眼、屏幕性眩晕等。这些患者往往已经存在眼睛相关病史或者用眼不当的情况.

对付眩晕,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疾病痊愈,其不适症状自然也会消失,而在此期间,为了减少眩晕带来跌倒、骨折等危险,我们还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如有此方面就医需求,医院神经内科。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fz/13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